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深化产学研如何练好“四手联弹”|代表委员谈科技自立自强②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要赶紧把疫情耽误的3年找回来。”从今年正月初二开始,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岳互联)董事长刘怀平代表便开启“飞人”模式。他奔波于海南、北京、河北、湖北之间,跑客户、拓市场。


(资料图片)

星光不负赶路人。全国两会前,昆岳互联与金鼎钢铁集团和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与我们此前跟清华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合作密不可分,我们对行业痛点的了解和技术积累打动了对方。”一边重整供应链,一边与高校院所“联姻”提升科技实力,是刘怀平这几年带领团队的自我突围。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部署之一。

如何构建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科技发展新模式,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手联弹”,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热点。

从产业发展中提炼“真需求”

从产业需求出发,什么样的研发项目,什么样的科研组织形式才能调动企业产学研的积极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这几年刘怀平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调研中,他发现,“不少课题立项时都会问高校院所的专家意见,企业的声音却往往被忽视。如果这些课题不是由企业提出的,非企业所需,那么产出的成果要么落后于产业发展,要么与产业脱节。”

“企业应该是提出创新需求的主体、是创新资金投入的主体、是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代表认为,要完善科研组织形式,鼓励企业提出“真需求”。

何为“真需求”?“企业愿意出资是判断真需求的金标准。现在各地都会出台一些揭榜挂帅的榜单或技术需求指南,其中不乏企业即将完成的技术开发任务,企业真正的技术需求往往没有体现。”刘庆建议,应该将企业愿意出资支持的、目前无法解决的关键技术需求,凝练成产业技术需求榜单揭榜挂帅。

刘庆认为,面向产业的研究,应该由需求“投票”,赋予企业在产学研过程中的主导性,而政府要做的是营造创新生态,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规则。

“科技创新要摒弃幻想,靠自己。要掌握国际竞争话语权,就要坚持技术创新研发。”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增海代表建议,要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国家级创新中心,加快建成具有自主可控技术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让人才以解决产业问题为荣

一心要用石墨烯为我国材料产业“强筋健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委员,几年前创建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但像他这样,能以学者之力将成果产业化的案例少之又少。

“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还存在‘两张皮’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缺少把基础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化的意愿和能力。”刘忠范表示,近年来,虽然我国持续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但复杂的所有权归属问题,还是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人才是重要支撑。”刘庆在调研中发现,“这几年,国家大力‘破四唯’,但不少科研机构的人才评价仍是以论文为主。与企业合作攻关的课题,在评价体系中不被看重。建议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鼓励人才以解决企业的难题为荣,对解决行业难题、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给予支持。”

这与刘忠范的建议不谋而合,“建议科研机构改革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做有实用价值、有使用场景的研究。如果成果能转化给企业,政府可以配备政策、资金予以奖励。”

“我们对高层次人才更加渴求。”作为民营企业家,刘怀平更关注中小微企业的人才供给,“中小微企业对人才吸引力弱,建议给予适当的人才引进补贴。”

建议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科技型企业研发的产品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科技创新需要久久为功,研发一项新技术耗时三五年很正常,还需要组建研发团队、建立实验室、搭建科研平台,最需要资金支持。”刘怀平建议,加大力度设立国家科技型风险投资基金或者产业基金,帮助企业造血。

“财政资金应该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对于企业愿意出资‘发榜’的研发需求,建议匹配财政资金共同招标。”刘庆同时建议,要监督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刘忠范建议,启动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让中小企业家们像科学家一样自由申请竞争性的研发经费,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补齐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链条中“中试”“工程化”环节的短板。

“在使用范围上,‘创新基金’应当无偿支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创性技术、‘一招鲜’技术等工程化技术和工艺研发工作,既面向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也面向项目执行期间注册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迈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刘忠范说。

关键词: 如何练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