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珠江流域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 丰水区缘何也干旱?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枯,部分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广东东部东江和韩江流域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3月28日,在水利部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说。

在人们印象中,珠江流域属于丰水地区,为什么也会出现干旱灾害,南方干旱和北方有什么不同?此次旱情暴露出哪些问题,该如何补齐短板呢?

图为发布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摄

旱上加咸 珠江流域干旱并不鲜见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这期间如果遇到异常天气气候,降雨明显偏少就会出现干旱,如1963年、1989年、2009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干旱。”水利部信息中心刘志雨说。

刘志雨表示,珠江流域汛期降雨主要是锋面雨和台风雨。2019年以来,受双“拉尼娜”事件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大、偏强、偏西,登陆或影响的台风偏少、偏弱,珠江流域水汽条件差,长时间高温少雨,台风降雨也较弱,导致淡水资源补充不足,引发了此次严重干旱。

南方干旱与北方干旱相比,主要有三个不同:一是发生季节不同,南方如珠江流域多为伏旱和伏秋连旱,北方如华北地区多为春旱和春夏连旱;二是持续时间不同,南方干旱往往是汛期降雨少引发的,南方汛期比北方长,干旱一旦发生,持续时间要比北方久;三是影响范围不同,南方干旱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工业、服务业和生活供水影响的程度往往更大。

“此次旱情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旱上加咸’。”刘志雨说,珠江口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的咸度上,按照国家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250毫克每升就不宜饮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本地水源有限,主要依赖东江和西江。澳门、珠海、东莞、广州等地主要依赖河口区河道取水。当珠江口发生“旱上加咸”时,河口区河道取水口被咸水覆盖,导致难以取到淡水或者取淡几率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安全。

精细调度 算好节水账

“总结此次抗旱经验,统筹流域调度是关键。以流域为单元,区分不同城市的特点、不同行业的需求,一市一策,分类应对。”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说。

王立新解释,如在东江流域,深圳85%以上供水是从东江远距离调水,必须多调水蓄水。在河口区的广州东部以及东莞,主要是研究如何压咸潮问题,依据天文大潮规律,按照小时调度,调整东江三大水库的出库流量,精准精细调度压咸。去年到现在15个月,东江流域调度补水约60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减少约72亿立方米;去冬今春压咸调度补水约11亿立方米,较正常年份减少约7亿立方米。

“通过精细化调度,用尽可能少的水,既保证了下游城市供水,又防止了水库弃水。”王立新说。

刘伟平表示,此次抗旱保供水工作成效显著,但干旱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御旱灾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流域水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高等。

“洪水一条线,干旱一大片。”刘伟平说,珠江流域虽然是丰水地区,但同样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仅靠当地水资源往往很难解决供水安全保障问题,要全面提高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

同时,要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刘伟平介绍,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2019年5月已开工建设,任务是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年均供水量17.9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通过联合调度可实现西江、北江、东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深圳、东莞、广州南沙区供水安全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到那时,深圳、东莞一线供水安全就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同时,还可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刘伟平说。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