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绵阳科技城新区:抢占机器人智能智造“新赛道” 撬动产业发展“撑杆跳”

来源:科技日报  

芶文涵 陈科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8月骄阳似火,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亦是一片热火朝天。工人们来来往往,有序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作,数台施工车辆穿梭其间交替作业……目前,该项目A区已完成全部主体结构封顶,标志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绵阳新投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洪勇说,按照目前进度,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3月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资料图片)

作为绵阳科技城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硬件”载体,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由地基变成高楼。这一改变正是该新区抢占新赛道,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缩影。

自2022年6月起,绵阳科技城新区招引机器人企业30余家,包括整机应用、电池电源、算法研发等多个方向,应用领域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当前,该区正探索建立“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的“五个一”发展模式,从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人才供给等多个层面发力,打造机器人创新产业集群。

该区为何发展机器人产业?为全力打造机器人产业新高地,该区有何特色打法?8月8日,记者前往绵阳科技城新区进行探访。

注重机器人企业培育“软件”建设

2020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成为四个省级新区之一的绵阳科技城新区,是绵阳承担四川乃至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2022年,绵阳科技城新区围绕绵阳市委、市政府“抢占产业新赛道”战略部署,瞄准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重新调整出3000亩土地用于布局新赛道产业。短短一年,新区就实现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0”到“1”,从“1”到“30”的转变。

2022年8月,绵阳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它人机器人)滑板底盘技术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落地开工。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1个多月时间。

打造好“新赛道”企业培育“硬件”设施的同时,新区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样紧追猛赶。

据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产业的资金需求,该区组建了50亿元的产业基金,其中有20亿元基金用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现已投入9.95亿元,助力15家企业。

它人机器人技术总经理刘刚说,来自新区产业基金的3000万元融资,支持企业快速建立起2条生产线,招聘到20多名技术人员。目前公司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满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机器人产业要想持续发展,还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系统谋划,打造机器人产业实训基地,通过引入国内外权威赛事,以赛代训,贯穿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职、大学的全学段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底,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专项赛将在新区举行。届时,将有来自80所高校的800多名师生齐聚绵阳。

绵阳科技城新区某机器人企业员工开展研发。受访者供图

与复合型人才“双向奔赴”

今年5月,国内领先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敬科(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当前,公司已投入到生产中,一台台玻璃盖板插片机器人陆续从这里下线。

“这些机器人安装了我们自主研发的视觉系统,可实时监控并精准定位取放位置,进行位置纠偏,最终实现将玻璃高精度插入加压架,极大减少玻璃划伤。”四川敬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敬科技)业务主管张启蒙说。

据张启蒙介绍,该公司将在绵阳建设集研发、生产、调试、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工业机器人西南地区总部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

敬科技的干劲足,与绵阳科技城新区富集的创新资源和优质的创新生态不无关系。过去一年,新区除招引机器人产业链头部企业外,还引入以谭铁牛院士、孙立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30余人,参与人工智能算法、机器视觉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

5月31日,绵阳科技城新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自新区赴武汉大学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以来,短短一个月,武汉大学便奔赴新区,与新区共建“武汉大学科技城新区人才服务基地”。

机器人产业迅猛的发展速度,让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新区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武汉大学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其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水平高,与新区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因此,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双向奔赴”的深度合作,是绵阳科技城新区打造青年友好型园区的又一成果,作为四川省最年轻的省级新区,该区通过打造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开设绵阳机场专属人才贵宾厅等政策叠加,吸引大批青年人才聚集在此。

“四链融合”助“机器人军团”快速崛起

7月30日,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村欢迎中心,入口一侧的小型平台上有4个白色小机器人。它们正伴随着音乐的旋律,灵活地扭动着手臂、腿部、腰部……这些“小家伙”正是来自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企业——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机器人)。

“我们提供了10台机器人用于大运村欢迎中心迎宾,在现场进行舞蹈和特技表演。”乐聚机器人总经理曹雨说,此次在大运会中应用的AELOS机器人,具有视觉识别、灵活抓取、多元感应等多类功能,内置外接共14个拓展模块,是国内首款可实现快走的小型双足机器人。

乐聚机器人是新区“科企培育库”的一员。目前,新区“科企培育库”在库企业已有250家,“高企培育库”在库企业有12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有20家。这三“库”构建起了新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衔接培育体系。

在科技型企业的梯度培育中,许多公司都面临着一些共性科研难题。为此,绵阳科技城新区与高校院所、企业合作,搭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各方科研力量,结合企业所需开展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不久前,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忙碌中揭开新的一页——随着设备陆续到位,首支入驻研发团队已做好准备。该研究院院长刘杨说,瞄准机器人“驱控一体化关节”这一课题,来自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20多名研究人员将在这里开启科研新征程。

“要在‘新赛道’跑得稳跑得快,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实质是知识、技术、能力等要素加快集聚并实现共享互联互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新区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五个一”模式下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力争到2025年落地企业达到120家,产值突破百亿元。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