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青岛:“深蓝1号”再迎丰收|全球热点评

来源:科技日报  

通讯员 张孝鹏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4月16日,在离岸120海里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内,随着养殖装备“深蓝1号”网箱内的一条条大西洋鲑鱼“跃”上鲁青新渔养60001工船,国产深远海养殖三文鱼再获丰收。

鲁青新渔养60001工船靠泊“深蓝1号”。青岛西海岸新区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百姓提供新“鲜”选择

当日上午11时许,随着收鱼现场负责人彭勇的一声令下,收鱼工作正式开始。一条条大西洋鲑鱼被收鱼设备吸至鲁青新渔养60001工船,这些成熟的大西洋鲑鱼在船上经过放血、降温等简易处理后,第一时间通过运输船被送往陆地。

彭勇展示收获的大西洋鲑鱼。青岛西海岸新区供图

“从打捞上船开始计算,12个小时内,这些三文鱼将被送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码头;36个小时内,将依托冷链网络配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彭勇介绍,这改变了我国三文鱼依赖进口、动辄十几天时间跨度的短板,为中国自主蓝色蛋白质提供更多新“鲜”选择。

这批大西洋鲑单鱼平均重量超过五公斤。此次收鱼是该试验区养殖鱼类首次度夏后的丰收,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联合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探索建设的试验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深远海养殖用上智慧大脑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西北距青岛市约120海里,位于黄海冷水团区域,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该试验区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在试验区内,科技日报记者看到,位于“深蓝1号”网箱约一海里处,有一座中央综合管理平台与黄色的网箱遥遥相望。据介绍,该平台的作用相当于在网箱旁边新建一座“岛”,以该平台为落点,可以在其周围建设更多网箱,多点成线、由点及面,不断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

中央综合管理平台。青岛西海岸新区供图

目前,试验区依托平台通过对深海大型智能网箱不断升级优化,打造了网箱大脑——“养殖集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环境监测、自动投喂、养殖光控、生物量监测、等数字集成,与岸基集控中心实现陆海自主联动,搭建起了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让养殖过程更加科学、便利、高效。

“基于深远海养殖多年所积累的环境参数、鱼苗生产规律经验,用基于AI算法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鱼类生长曲线拟合,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测与传输、全过程智能养殖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成本更低、周期最短、育肥最优的科学养殖方案”。山东海洋集团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吴济红介绍。

探索新模式 盘活万顷碧波

聚焦青岛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的运营管理,青岛西海岸新区探索建立了政府监管、企业主导运营、专家参与指导的管理体系,制定了“1个规划+4个办法”,为推动试验区深远海养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

“以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为载体,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在深远海养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全国深远海养殖产业中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庆凯介绍。

海洋渔业历来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优势。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放牧深远海,建设“蓝色粮仓”,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发展。高标准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实现养殖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收鱼常态化;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6处,成为全国县(区、市)级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依托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建集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渔都和世界深蓝渔港。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