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记者 金 凤
在“斤斤计较,克克黄金”的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让卫星“瘦身”的同时,“内涵”更加丰富。12月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中,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已在10多颗已经发射的微纳卫星中,应用了3D打印技术。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们看这个微纳卫星模型,就是用3D打印的,这么大的卫星一般用于空间科学实验验证。”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婷婷说。她手握着一颗10立方厘米卫星模型,在这个立方体模型中,各个不同功能的元器件像被镶嵌在结构中。
“卫星中的结构材料是没有功能的,类似于电视机壳,它只是将各个元器件组装起来。卫星的重量每增加一点,它的费用就会提高很多。如果结构材料能轻一些,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为批量化生产卫星提供基础,二来可以搭载更多的卫星载荷,进行更多的空间试验。”刘婷婷介绍,传统的卫星制造模式,是卫星内部各个模块分离制造,再装配集成。但她所在的团队提出将微纳卫星的导电线路内生成型于结构体内部,再嵌入一些功能载荷,这就将卫星的电路、元器件和功能材料融为一体,可以进行“结构—电路—器件”一体化3D打印制造。
“一体化3D打印技术的拓扑设计、晶格设计等轻量化设计技术,可以在卫星内部结构上重新布局,从而可以实现卫星轻量化。”刘婷婷告诉记者,用3D打印出一体化研制的微纳卫星,体积可减少30%以上,功能密度提升30%以上。
刘婷婷表示,未来的卫星,我们会用多机器人来打印,一个机器人打印电路,一个机器人打印结构,一个机器人嵌入器件,最终一体化制造出来。原来的卫星结构占比大约15%—20%,甚至25%,未来有望降到10%以下,甚至更低。
让卫星“瘦身”有多难?刘婷婷透露,首先要给卫星的复杂结构减重,“但减重的同时,卫星还要能达到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因为火箭在发射过程中会有很大震动,对卫星器件和结构的冲击力是很强的,卫星要能承载巨大的冲击力,这对设计要求很高。”
严峻的空间环境,也对卫星性能的稳定性提出挑战。“太空环境非常复杂,高温时可达零上100摄氏度,低温时低到零下10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卫星的结构器件要能承受极端温度和空间辐射,这对3D打印材料的性能也提出很高要求。”刘婷婷说。
关键词:
雪中悍刀行第二季拍了吗?什么时候播?
雪中悍刀行第二季拍了吗什么时候播雪中悍刀行第二季还没拍,不过已经在筹拍了,网传女主要换人但是只是网传并咩有官宣。希望女主姜泥不...
乡村四月古诗意思是什么?《乡村四月》赏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生活的南宋末年,时事凋敝,朝廷暗弱,文风诗风也趋于末流。永...
合肥全市拥有有效发明52318件 占全省有效发明总数37.06%
记者11月30日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数据,2022年1-10月合肥市发明专利授权10607件,首次突破10000件;专利
中国空间站穿过北斗七星 一颗闪亮的“新星”从空中划过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
2022冬奥会闭幕式节目单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节目单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什么时候举行?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将于2022年2月20日在国家体育场举行。你可以在咪咕视频CTV-5 央视等直播网站观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