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中国首例日本斑点热死亡病例相关论文发表,作者:极易漏检或误检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冯茵伦


(资料图片)

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JSF)是一种由蜱叮咬后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严重可致患者死亡。2021年4月至10月间,湖北省秭归县确诊5例严重JSF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这是中国报告的首例JSF死亡病例。

近期,关于该死亡病例的相关研究论文被收录于国际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11月30日晚,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秭归县人民医院龚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多数的日本斑点热患者表现为中轻症,可首选使用多西环素这一特效药。但由于该病不常见,非常容易漏检或误检,患者发展为重症后可迅速恶化乃至死亡。

湖北省秭归县日本斑点热确诊病例出现的临床症状。文中图片均来自该论文

对5例严重病例的研究

上述论文题为“2021年中国湖北省秭归县日本斑点热的临床形式的病例研究(Clinical Forms of Japanese Spotted Fever from Case-Series Study,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滕中秋、秭归县人民医院龚萍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天研究员为责任作者。

引起日本斑点热的病原体是日本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皮疹和焦痂等。

2021年4月至10月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医学研究组在湖北省秭归县监测发现并确诊了5例严重的JSF病例,所有病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皮疹、焦痂和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不适、肌痛、寒战、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这与日本的JSF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一致。

这5名患者为3名女性和2名男性,中位年龄为53岁(范围为47-70岁)。发病时间为4-10月(2例在春季,3例在秋季)。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这些患者均有野外活动史,但无法提供关于蜱虫叮咬的时间和位置的准确信息。

其中一名女性患者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在治疗9日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这是中国报告的首例JSF死亡病例。

论文介绍,秭归县毗邻三峡,地貌主要是丘陵和山谷,长江水系穿县而过。上述患者都生活或工作在山谷的茶园、农田、灌木丛和(或)竹林等容易发生蜱虫叮咬的地方。当地居民对蜱传传染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中国的日本立克次体分布情况及秭归县JSF病例分布。

研究小组对这5例JS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与分析后发现,立克次体病原体感染的内皮细胞(EC)可能产生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以激活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用于内皮细胞杀死立克次体并最终清除立克次体。对照试验发现,IFN-γ、IL-6和IL-10水平异常升高,是JS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因素。

促炎细胞因子升高,可能导致炎性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快速激活并导致炎症因子风暴。据公开报道,IL-6是宿主在病原体感染急性期的主要促炎因子,过度合成可能导致炎症因子风暴,其也是COVID-19感染引起的炎症因子风暴中的关键炎症因子。而IFN-γ也在某些病毒感染中炎症因子风暴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R. japonica str.YC21的形态。

 研究小组还从死亡病例血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菌株(R.japonica),命名为“R.japonica str.YC21”。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1283531个碱基,基因组的结构注释显示其共有1439个编码基因。

实验结果显示,R.japonica str.YC21与中国境内分离的日本立克次体菌株具有明显亲缘关系,推测中国境内可能存在已经流行的日本立克次体亚种。

“非常容易漏检或误检”

1984年,日本首次发现JSF病例。在2007年5月至2015年1月的近8年时间里,日本共报告了1276例JSF病例。病死率也从2008年的0.74%,上升到2015年的2.33%。目前,JSF病例已在亚洲多个国家出现,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和中国。

在中国大陆地区,JSF病例于2013年首次在安徽省发现以来,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域,和东部沿海的浙江省天目山,累计报告了39例JSF病例。

上述论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易被忽视的传染病,误诊和治疗延误是JSF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11月30日晚,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秭归县人民医院龚萍告诉澎湃新闻,多数的日本斑点热患者表现为中轻症,可首选使用多西环素这一特效药,或其他的抗菌药物治疗。但由于该病不常见,多数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四肢酸痛等类似感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因此非常容易漏检或误检,导致患者发展为重症后迅速恶化乃至死亡。“比如患者血小板减少,血液科医生可能会往白血病等方向思考,导致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上述论文总结称,公共卫生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需要在工作中意识到JSF的临床复杂性,特别是在蜱叮咬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要考虑患者的野外史,发现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判断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此外,也要加强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日本立克次体的长期监测和调查,为JSF流行趋势的预警和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