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全球观点:党代表访谈丨杨德森代表:以创新打造水声领域的中国实力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来北京参会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德森代表还带着团队在某试验场做着试验。针对水声领域的迫切问题,他们正另辟蹊径地探索着新的解决方法。

声波是目前水下唯一可以用于远距离信息获取和传输的载体,水声学就是研究水下目标的探测、定位及识别的技术,形象地说就是打造水下的“耳朵、眼睛和嘴巴”。杨德森研究了40余年水声,为祖国海防事业打造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靠自力更生。正是认识到水声技术对祖国海防事业的重要性,杨德森创新性地提出了矢量水声技术。多年来,他带领团队顶住各种压力,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于25年前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矢量声呐,建立了新的声场矢量探测模式,使我国成为掌握这项被称为“当代水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海洋开发、海洋科考还是海洋防务,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海洋要强,不能只靠海洋,要构建海陆空联动体系,多方协同,为海洋事业增添更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建成海洋强国,而海洋强国离不开水声。”因此,杨德森常感到时不我待:“2050年我们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唯有夙兴夜寐,同心奋斗!”

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年,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从零开始建起水声专业,这是极有前瞻性的举动。它也是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至今仍是中国水声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和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

杨德森反复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海洋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海洋信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海洋领域的投入,一批高水平科研人才涌现,但人才培养有其客观规律,建设海洋强国仍存在人才缺口。现在,涉海区域多了,涉海部门多了,甚至传统意义上跟海洋关系不大的领域,都在呼唤海洋人才。

“人才队伍的厚度,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后劲!而且海洋人才,特别是我们水声人才,必须要自主培养。”杨德森回忆起曾经去国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对方分给视野良好的办公室以示尊重,但作为外国人,不被允许靠近水声设备。“这更坚定了我一个信念:水声领域的人才培养,要靠我们自己。”

杨德森常告诉团队成员,既然选择了水声专业,就要清楚这一专业对国家意味着什么。个人理想要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国家需要在哪里,就要把自己钉在哪里。

“要让中国的水下信息研究做大做强,支撑祖国成为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完成民族复兴之梦想。”杨德森说,“我今年60多岁,我这辈子干不完不要紧,还有我的学生!”十几年来,杨德森与团队没有休假的概念,为祖国的海洋信息事业持续奋斗,不计得失,没有止境。“吃苦不算啥,冷板凳也要坐穿。祖国强大了,我们心中也充满干劲!”杨德森的话掷地有声。

党的二十大期间,杨德森收到了团队从试验场传来的好消息——他们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好结果。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