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全球百事通!科普日现场,感受“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苏菁菁

“果冻中的增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吗?”“食用盐、酱油、食醋属于食品添加剂吗?”……在中国科技馆“健康中国 食品安全”展区里,不少与“舌尖安全”相关的关键词解释、科学辟谣引人驻足。“原来只要在果冻中按标准添加增稠剂,不仅安全,还能改善肠道微生态呀!”不少参与食品科普知识小测验的观众们发出感叹。

9月15日至21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正在中国科技馆如火如荼地进行。在食品安全相关展区里,关键词解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一体化装备、科学辟谣、食品产业链安全科普、未来食品、健康素质测试等内容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

展区桌上还有卡通形状的果冻、海藻和彩色溶液等物品,这激发了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原来它们都是用于现场展示与科普实验的。“因为大家对于食品增稠剂相关的科普知识关注得比较多,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增稠剂相关的科普小实验让大家体验。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果冻、凝胶糖果、酸奶等很多食品里都会使用食品增稠剂。我们常见的食品增稠剂很多都是来源于我们身边常见的食品,例如海藻、植物种子等。”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的王蓓老师告诉记者。在果冻生产中,常用的增稠剂有卡拉胶、魔芋粉等,均为天然多糖,因此,对于品质有保证的果冻,无需担心增稠剂的安全性。

现场观众刘先生对记者说:“之前对于食品添加剂,尤其是增稠剂、香精等等很抵触。通过今天展览上的科普知识和现场工作人员做的实验,我认识到只要按照国家的严格标准,企业合规生产,其实不会有问题。”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而这碗人间烟火的背后,需要食品安全战略的保障,也需要公众对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提升。

“我们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不但不会做饭,也不会吃饭,不懂得食品营养的基本知识。”科普日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说。食品安全的科普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多年来,教育部不断推动食品营养知识科普,而做饭也成为中小学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做饭,孩子可以了解食品在烹调过程中风味和色泽的变化,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多了,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后,必然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孩子也会受益终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孙宝国说。

据了解,《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已于8月29日正式发布。“食品安全的相关普及非常必要,我们经常做线下的展会,同时也会依托新媒体做一些科普文章和视频。”展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展区还陈列了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一体化装备,能够提供核酸恒温检测环境、现场磁分离等功能,具有时间快、成本低、容易调试等优势,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开发的灵活性和交互性。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时展示食品安全监管与追根溯源,帮助公众了解食品检验方法、掌握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升健康素养。

“我想未来的食品必定会比现在的食品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更美味、更有益于健康,前提是我们自己懂得选择、懂得搭配。”孙宝国在谈及未来食品时告诉记者,“我相信,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肯定会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我们的食品安全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好,让我们的人民越来越满意。”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