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每日观察!科技王牌军“秀肌肉” 多项“黑科技”亮相智博会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国内首个“黑灯工厂”……8月22日至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在N3馆科技创新展区里,由“中科院军团”“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部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科普体验现场“秀技”,表现亮眼。

“中科院军团”秀出最新创新成果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九章量子计算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北斗时空大数据云平台……这是由27家单位组成的“中科院军团”秀了秀“肌肉”,带来的58件展品。

中国科学院展区。

在现场展示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是一个“移动实验室”。它利用卫星在太空飞行时营造的微重力(失重)环境,可进行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前沿研究,它的返回舱可把太空中的实验成果带回地面。该卫星弥补我国空间科学“只见技术、不见科学”的短板。

中科空天院带来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头部企业。北斗时空大数据云平台以数字孪生、航天遥感和北斗网格等高新技术为驱动引擎,构建“北斗为体、高分为象”的新型智慧城市时空底座,形成“一中心、一中台、一门户、N 应用”的产品体系。

中科弘拓团队首次发布“双驱动”赋能“智慧民航”新产品。“机场智慧安保孪生平台对机场安保相关场景进行了全要素、全链条、全场景的数字化建模,这个平台为运控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可视化管理,让监管局可以对机场进行实时的非现场监管。”中科弘拓团队的负责人介绍,这打破了机场各智能终端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现状。同时,般睿智慧中台能够在民航领域多个复杂场景之所以都能实现“一脸通过”,如航班延误到第二天的旅客,在机场激活航班后,从安检验证到登机,可直接全流程“一脸”通过;隔离区内退改签的旅客,无需退出隔离区重走安检流程,即可正常刷脸登机等。

新型研发机构展区看国内首个“黑灯工厂”

在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展台,一个身穿黑白条纹“背带裤”的安全员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只有小型宠物犬身型的它,竟是国内首个“黑灯工厂”的全天候智能巡检处置机器人。它可以自行检查工厂中运作的设备,记录数据以及应急处置,帮助提高作业效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黑灯工厂”是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让工厂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均在空无一人的“黑灯工厂”内完成。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展示立体视觉引导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分拣与上下料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等重庆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带来了多项具有前沿性与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研究人员展示轨道病害实时检测的智能巡检装备。

“我们带来了涵盖制造业、医学、航空、人工智能、建筑等众多领域的科研成果。”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副院长覃霁介绍,这里有国内首套无线高精度高通量多模态术中神经信号采集系统,能有效帮助医生提高手术质量;国内首台智能冲击波驱鸟炮,利用高声压扰乱气流驱赶机场活动飞鸟;国内首台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对轨道病害进行全面实时检测的智能巡检装备。

多项优秀科普成果亮相科技部展区

在由科技部办公厅、科普司、科技日报牵头,科技部服务中心具体承办的科普产品装备展上,展出了蚕丝之光、重金属检测仪等国内多个省市的优秀科普成果。

2022智博会上科普产品装备展。

“这是红色荧光蚕茧,采用了最前沿的基因操作技术。”在展台前,参展的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他们的展品彩色蚕茧,其中红色荧光蚕茧是把蚕宝作为蛋白质生产工厂,从而生产水母里的红色荧光蛋白。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低成本地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医疗用、美容用的蛋白。

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展示彩色蚕茧。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北斗高精度智能网联终端,支持RTK厘米级定位,接载重、密闭、举升、油耗等传感器,可应用于城管、环卫等行业。北斗农机自动驾驶仪。运用北斗卫星定位、惯性导航、电机自动控制等技术,作业精度达厘米级,实现农机自动驾驶。小依北斗防疫智能终端,集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健康码核验、体温检测、口罩识别、时空信息服务等于一体,实现健康码核验、个人轨迹可追溯。

伯侨(重庆)重金属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CAF18-YG201重金属检测仪,解决了重金属快速检测难题,助力国产科学仪器“进口替代”。

(文中图片均由科技日报记者雍黎拍摄)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