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探寻亿万年前的恐龙生活图景 恐龙真的灭绝了吗?其中的一支进化成了鸟类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河南大地曾是恐龙“乐土”,河南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亿万年前的秘密。

河南大地,曾经生活过哪些恐龙?恐龙是否和人类一样,也需要换牙,换牙的频次有多少?恐龙蛋的形态是什么样的,恐龙又是怎么孵化的?为什么河南西峡出土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恐龙灭绝有几种说法?是否真的灭绝了?

大河带你玩转科普第三期,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河南自然博物馆,一起从恐龙骨架和化石中,探寻亿万年前的恐龙生活图景。

【纪录】

体重大约100吨 巨型汝阳龙是迄今最大的恐龙

曾经的亚洲最大恐龙,和如今的世界最大的恐龙,都是出自汝阳县。

汝阳是孕育恐龙的摇篮。汝阳黄河巨龙化石,是河南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身长18米,体高6米,一根肋骨就达到了2.93米。虽然已经不再是亚洲最大恐龙,但迄今仍保持着体腔最大的纪录。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巨型汝阳龙。河南自然博物馆内,陈列着它的一节大腿骨。它全长38.1米,体重100吨左右,堪称是当时的庞然大物。它的荐椎最大、背椎椎体最大、骨骼最粗壮,也是河南自然博物馆自主发掘、研究、复原装架最大的恐龙。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其实,河南是恐龙资源大省,目前已发现恐龙9类21属22种,恐龙蛋8科11属15种2比较种5未定种,恐龙脚印6种,分属汝阳巨龙蜥脚类恐龙群、栾川动物群、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和义马生物群。

恐龙化石多被发现于盆地之中,比如三门峡的义马盆地,洛阳的汝阳盆地和潭头盆地,南阳的西峡盆地、夏馆盆地和淅川盆地。

【研究】

植食恐龙几十天换一次牙 比肉食恐龙换牙频繁

我们知道,人类牙床一生发育两副牙胚,一副是乳牙,一副是恒牙。乳牙在6~12岁之间脱落,由恒牙替代。那么,恐龙界是否存在换牙现象呢?

河南自然博物馆内陈列着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左下颔骨前部化石及其CT扫描件,其背后则是最新的一个研究。

科学家在这副牙化石中发现了恐龙换牙的秘密。CT扫描件中有四个不同的颜色牙齿,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20毫米的长度逐渐递增。根据牙齿换算的均律,算出了泰坦巨龙类恐龙的换牙周期是76天。

76天换一次牙,这已经较为夸张了,更夸张的是,还有换牙周期更短的恐龙。比如尼日尔龙,它们14天就要换一次牙。

它们为什么要频繁换牙?是所有的恐龙都存在这个情况吗?河南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李梦涵说,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植食恐龙是生活在食物链底端的,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恐龙多力量大的群居生活,一个便是将自己吃成大块头。

所以,它们只能选择不停地进食。而树木的枝干,对牙齿的磨损,要比肉类对牙齿的磨损更厉害,所以植食恐龙换牙的周期比较短。相对而言,肉食恐龙换牙则不那么频繁,比如霸王龙700多天才换一次牙。

【特色】

西峡恐龙蛋化石数量居全球之首 肉食恐龙蛋是长圆柱形

众所周知,恐龙有食肉的,有吃草的。两者不仅在体形上有明显差别,所产的蛋的形态也不同。

李梦涵说,其中肉食恐龙的蛋是长圆柱形的。在河南自然博物馆中,就有两处格局比较有规律的肉食恐龙蛋化石。它们环绕成一个圆,皆是长圆柱形。

其中,这里还陈列着目前世界上最大蛋径、最大窝径的恐龙蛋化石。虽然早已变成了化石,但33枚恐龙蛋依然清晰可见。

河南自然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不少圆形的恐龙蛋。李梦涵说,圆形的恐龙蛋,则是植食恐龙所产。仅是从蛋的形态上,就能看出肉食和植食恐龙的区别。

根据了解,我国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但是以河南西峡的恐龙蛋化石最为知名。西峡县的恐龙蛋化石数量、种类居世界之首。

究其原因,科学家推测,恐龙喜欢在向阳、地势高、有水的环境里产蛋。当时的西峡县,满足这些条件,吸引了大量恐龙来这里产蛋。但是后来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蛋壳发生了病变,变薄了,导致不能孵化出小恐龙,所以就逐渐变成了化石。

【说法】

恐龙真的灭绝了吗?其中的一支进化成了鸟类

恐龙,一度是地球的霸主,曾经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三叠纪,灭亡于白垩纪晚期。

大约6600万年前,这些地球的霸主,突然就消失了。那么,恐龙是否真的灭绝了?它们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李梦涵说,严格意义上来说,恐龙并没有灭绝。是什么导致恐龙突然消失的,有这么几种假说,哺乳动物的兴起、美丽的花卉毒液、恐龙蛋壳变厚、大陆漂移导致气候变冷、小行星撞击、火山喷发假说等。有些情况是几种假说并存。

但是,目前科学家已经确定,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以一种新的形态存活于地球之上。它们中的一支进化成了鸟类,飞到了天空之上,后来人类将部分鸟类驯化成了鸡鸭鹅,其实鸡鸭鹅也属于恐龙的后代。

关键词: 探寻亿万年前的恐龙生活图景 植食性恐龙几十天换一次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