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天天微速讯:悲苦之海变成希望之海 闽东“连家船民”走上致富路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相关资料图)

上岸定居20多年了,56岁的江成财还时常从梦中惊醒,捏捏大腿,确认在自家的屋里后,才又沉沉睡去。

这种应激反应,源于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闽东海上“连家船民”。千百年来,他们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一条船就是几代人的家,世世代代过着“海上漂”的日子。

江成财所在的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被誉为“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海还是那片海,但对连家船民而言,从悲苦之海变成希望之海、致富之海。”7月10日,江成财对记者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位养过海蛏、拉起工程队的致富能手,又联合村民成立合作社,利用网上平台“赶海”,开启新型渔民致富之路。

告别“海上漂”,从“破小船”到“新楼房”

从一艘破小船搬进100多平方米的公寓套房,江成财回想过去在连家渔船上的生活仍旧十分感慨。

“一条破小船,祖孙三代6个人‘蜗居’。”没上岸的岁月里,他与父亲、妻子、3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条长7米、宽1.5米的船上。转个身都难,而且吃喝拉撒都在这船上,苦不堪言。

比生活艰苦更可怕的,是长期面临着海上生活的危险。“碰到刮风下雨,全船无一处是干的。”江成财说,夏季台风季节,全家人常常一夜睁眼到天明,就怕船会出现意外。

江成财的经历,正是下岐村乃至闽东沿海地区连家船民们的生活写照。当年,江成财总是坐在船头,眼巴巴望着岸上的电灯,“上岸安家成了我的心愿,也是所有连家船民最大的心愿。”

20世纪90年代,“造福工程”启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3年间,下岐村兴建了两个渔民新村和6个渔民安置点,建房339栋,将2000多名渔民搬迁上岸。

渔民广场、白马公园、连家船民村史馆……20多年过去,下岐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最初用于安置船民的低矮平房已被崭新的楼房取代,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楼房依山傍水,笔直干净的巷道从村头通到村尾,一个崭新的美丽渔村立于人前。

网上“冲浪”,新型渔民抱团再“赶海”

“搬上来、住下来”,还要“富起来”。

上岸前,没有技术和资金,江成财只能靠在滩涂挖小螃蟹卖钱,一家6口一年下来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上岸后,如何讨生计?当时,下岐村两委带领上岸的村民脱贫致富,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大家解决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还提供水产养殖技术等支持。

不等不靠,江成财瞄准了海蛏养殖,带领30多名村民承包了100多亩滩涂,每亩年产值两万多元,脱掉了贫困帽;之后,他又带领20多名村民转行从事建筑业,带动村民增收,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下岐村立足海洋自然景观及独特的渔业文化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白石镇副镇长、下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月娥说。目前,该村注册了“下岐鲜”商标,打造了“海鲜一条街”,举办连家船民上岸节,推动旅游与生态渔业融合,带动渔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新路子。

“我们临海而居,还是要靠海吃海,不过‘吃法’与以前不一样。”今年5月,江成财联合陈智春、江成进等村民,成立了福安市下岐连家船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有食品互联网销售、智能农业管理、休闲观光旅游业务等,利用网上平台销售当地特色海鲜产品,带动同村渔民增收致富。

作为“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下岐村连家船民的幸福变迁及其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元首、驻华大使、外国友人等前来参观考察。

“忆往昔,居住小木舟,满江漂泊;想今朝,岸上建新房,倍感党恩。”每年春节,这是江成财家最爱用的一副对联。“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连家船民,在实现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后,日子越过越红火。”江成财说。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