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律师提醒刷脸支付有风险 便捷之余需注重安全 如何最大限度确保数据安全 引起网友热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10月17日电(记者周慧静)今年以来,刷脸支付在各大超市、便利店逐渐铺开,消费者在购物付款时不用打开手机二维码,只需看一眼支付设备,就能轻松完成付款。近日,有关“刷脸支付风险”的话题更是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网友热议。

现今,各大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应用刷脸支付,支付宝开发“蜻蜓”,微信开发“微信青蛙”,均在逐渐布局刷脸支付市场,同时也都采用补贴策略,帮助商家建立硬件设施,培养消费者的刷脸支付习惯。

如今移动支付经常需要和用户银行卡绑定,支付平台就掌握了大量的用户银行卡信息。如果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用户银行卡信息被非法盗取利用,就有可能对用户的财产安全产生危害。不少电信诈骗发生就因为支付平台丢失个人信息。

生物技术带来了移动支付方式的改变,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以刷脸支付为例,其基本原理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因此,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信息泄露,人脸支付就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对此,目前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监管,在刷脸支付应用时,消费者与企业如何防范相应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韩佳益律师。

韩律师认为,从目前看,刷脸支付属于新事物,没有具体的法律和行业标准,针对刷脸支付,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强监管。但也并非完全处于法律空白,正如提到的,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其本质也是一种数据,所以理应受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

同时韩律师表示,鉴于刷脸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目前行业规制有待完善,以及人脸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其一旦泄露,则处于不可逆转状态的事实及风险。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生物信息采集、使用规则和标准,支付机构应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增加安全性,防治云端数据泄露,在向企业推广刷脸支付方式时,理当尽最大限度确保数据安全。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刷脸支付或者不选择应为其自由。

关键词: 刷脸支付 风险 数据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