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

专利争议越来越多 领域引来各方拼杀 共享充电靠什么来续航?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近段时期,涉及共享充电企业的专利争议越来越多,有的企业为此诉诸法律,有的则不得不退出市场。对此,业内知名人士刘同鑫表示,专利诉讼是企业的一种竞争常态,但企业不应以专利诉讼为主要的关注点和主要业务。那么,共享充电行业的关注点应当是什么?

事实上,在专利争议的背后,共享充电行业整体利好,也正因如此,该领域才引来各方拼杀。根据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今年共享充电行业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并渗透至商场、餐厅、机场及休闲娱乐等主流消费场景。

另一个亮眼的数字则是,共享充电行业免押金订单占比达到了95.4%,逾期率低于0.5%,这避免了共享充电行业重蹈共享单车押金挤兑的覆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将共享经济中“无人值守”和“资源共享”两个特点发挥得更好。共享充电企业将充电柜放在商户之后便无须投入过多人力物力成本进行后期维护,而大批量采购的充电宝成本也得以压缩。对于商户而言,放置充电柜带来的电费成本微乎其微,但却满足了消费者的充电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共享充电企业都选择与商户按比例分享充电收益,且共享充电企业的让利不低。对于商户而言,既服务消费者又赚钱,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看似“大家都得利”的好事情,现在也有了新问题:之前的饱和式投放,使得后期盈利要求更高。不少消费者反映,平时常去的商户,如今共享充电宝涨价了,不再是1元一次,而且是几家充电企业不约而同涨价。对于这样的涨价现象,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勤就表示:“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互相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彼此提价,这个也是很正常的。”

在市场趋于饱和之后,共享充电企业势必要寻找新的收益增长点。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表示,过去共享充电企业的饱和式投放是为了抢占市场,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未来,市场竞争将围绕精细化运营全面展开,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更优的场景布局,实现更多的用户覆盖,将是竞争重点。有业界人士也认为,虽然一线城市商户共享充电趋于饱和,但是三四线城市仍有可为。只不过,其投放和运营成本压力也不小,收益率难以预计。

更令人忧心的是共享充电的使用频率。近几年各类App增加,特别是视频类App和各类手机游戏,使得手机耗电量增大,共享充电需求增加。但是,随着手机技术进步,共享充电的需求也会受到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表示,未来技术的发展可能让手机待机时间更长,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逐渐降低。另外,充电宝技术也在推陈翻新,充电宝日趋小型化、快充化,都将降低共享充电需求。已经有商户向媒体反映,自家摆放的充电柜使用频率出现下降。

外部的技术大环境是共享充电企业难以改变的,企业能做的是在技术完成跨越式革新之前,完成自身的转型。也正如刘同鑫所说,关注服务用户和科技创新才是正途。

关键词: 共享充电 专利争议

最新文章